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5章 戚祥的骑兵战术 (第4/7页)
不太清了,但他知道这个战术是的确存在,并取得了不少战果的。 後世甲胄复原圈里,有两幅被奉为圭臬的宝图,平藩得胜图和出警入跸图,这两幅明朝的军事画作,成为复原明朝甲胄的实物依据。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平藩得胜图的创作背景,这幅图就是为了纪念戚祥所说的这种战术,对蒙古取得的胜利,彰显武功用的。 当时明朝骑兵用这种战术可是没少打胜仗,先用少量兵力波次前出,诈败诱敌,把敌军拉的前後脱节,然後三股友军再回身反打,利用时间差来个以多打少,很容易就能生俘或阵斩敌军将领。 因为骑兵交战,将领一般都是冲的最靠前的. 而且这个战术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是中国土生土长,逐步完善的战术,从唐朝传到宋朝,到明朝彻底成熟,等到清朝,就不是骑兵的天下了。随着火枪的兴起,全世界范围内都开始步兵复兴,再往後就欧洲的墙式冲锋又复兴了一波骑兵,之後就彻底衰落了。 鲁锦对这个战术很感兴趣,连忙看向一旁的郑用问道,“怎麽样,你们演练过这个战术吗?效果如何?” 郑用身为骑兵团主官,当然听戚祥说过,他当即点评道。 “大帅,戚营官说的这法子我们演练过,可行性很高,但目前对我军来说,还有两个问题,一是甲胄装备不足,二是士兵训练度不足。 “诈败诱敌,拖长敌军的队列,再回身反打,这法子确实好,但若披甲率不足,就不能承受敌方的穷追猛打,很可能诈败就变成溃败了,到时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 “二来这个战术想要发挥出威力,还要多练,目前我们新兵太多,训练度不够,我是不敢贸然用这法子对敌的。目前还应该以稳妥为主,以保住骑兵主力为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