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7章 大造势皇帝闻噩耗 (第8/21页)
且经工程师调试成功投产,否则重罚。 ??所有人都好奇,英国人怎麽时候变得这麽好说话了? ??但是很快,他们露出了自己的最终目的。 ??他们提出了最後一个苛刻的要求。 ??“在1860年1月30日,九江经济实验区就要进行第一次分红,不得少於三百万两。如果做不到的话,青霉素的专利权,灯泡的专利权,就要全部归我方所有。” ??这话一出,全场静寂。 ??一直以来,从来都不发表意见的沈葆桢,打破了这个惯例道:“不可能,绝不可能。” ??开什麽玩笑? ??他通过这麽长时间的深入谈判,也完全知道了,这个经济实验区,灯泡是最先进的,也是最有噱头的,所谓的专利权价值连城,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是……短期内,是不会有巨大利润的。 ??因为需要大规模的电力基础建设,灯泡的需求才会大规模的爆发。 ??所以在沈葆桢看来,最最赚钱的,反而是纺织。 ??他经过了一遍又一遍的计算,如果真的按照苏曳所说的那样,那他们工厂生产出来的棉布和丝绸,成本会比江南财团的低了很多很多。 ??届时,几乎可以横扫整个国内市场,会带来海量的利润。 ??甚至,洋人看不上的钢铁,也会有不小的利润。 ??因为生产工艺的先进,届时生产出来的钢铁,不但质量会很高,而且产量极高,成本会低很多。 ??国内对钢铁的需求,也是一种刚需。 ??当然,利润应该远比不上纺织。 ??但不管是纺织厂,还是钢铁厂,建设周期都非常长。 ??1860年1月30日,钢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