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章 【後主刘禅】 (第3/3页)
急忙召集臣下商议。有人主张投奔东吴,有人主张退往南中。光禄大夫谯周则主张降魏。刘禅左思右想,实无两全之策,只得准备投降邓艾。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听说父亲准备听从谯周的劝说,投降邓艾,勃然大怒,对刘禅说道:“如果真的没有办法。应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社稷国家一起灭亡,我们一同去见先帝。为什麽要投降?!”刘禅贪生怕死,拒不采纳刘谌的建议,率领太子、百官缚住双手,抬着棺材,到邓艾军营中投降。司马昭从实现统一的大局出发,对他十分优待,以魏帝名义,封刘禅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又赐绢万匹,奴婢百人和许多其他财物。刘禅作为亡国之君,受辱敌国,却怡然自得,乐不思归。有一次,司马昭与刘禅宴会,故意命人弹奏蜀国伎乐,想看看刘禅到底有何感受。从蜀国来的人听到蜀国音乐,想起家园故国,无不感伤,而刘禅却喜笑自若。司马昭对贾充说:“人没有感情,竟能到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在世,也不能辅佐他长治久安,何况姜维呢!”贾充说:“若不是这样,主公如何能吞并蜀国?”又一天,司马昭又问刘禅:“你想念蜀国吗?”刘禅回答:“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 ??西晋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刘禅在魏国过了将近10年寄人篱下、形同囚徒的屈辱生活之後,死於洛阳,终年66岁。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