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章 兖王造反?! (第3/5页)
书信写完,顷刻间便送出城,去往禹州 这半年以来,赵祯几乎天天都面临着大量的奏折和上谏,内容无非就一个——立太子! 没有太子,官员自然担惊受怕。 特别是有着烛光斧影的这个例子,不少官员更是无心治理当地,时时刻刻的盯着汴京的一举一动。 汴京影响了地方官员,地方官员也就间接影响了百姓,民间纷乱不断,百姓不得安宁,心里越发焦躁不安,动乱也就升起,国本也就慢慢动摇。 官员们上谏的理由相当充分,可惜赵祯不愿意立,也不敢立。 自古以来,太子对皇帝的威胁都是相当直观的,更遑论赵祯这样一个没有子嗣的皇帝。 但凡赵祯立了太子,等太子站稳跟脚,他这个皇帝估计会被架空。 没有谁敢偏向一个没有子嗣的老年皇帝,哪怕是一向中立的韩章和几位阁老,在这事上也选择了默不作声。 皇帝一旦被架空,那生死就在别人一念之间。赵祯自然不愿意立太子。 於是乎,兖王和邕王两方的人劝谏越来越强烈,各地也有官员上谏,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天下纷乱,国本动摇,全是因为没有太子,立了太子也有好处,要是连太子都没有,皇帝怕是越来越难以维持体面威压。 日子越拖,赵祯年纪越大,身体也越差。 终於,在半个月前一次长达两天的昏厥後,赵祯实在扛不住压力了,同意在宗室子弟里选取一人立为太子。 一时间,汴京的气氛又变得紧张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