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6.第206章 当世圣人,石见银山! (第6/14页)
,何心隐觉得学说大成,形成了“聚和”思想,遂准备以三个层面来验证学说,拯救大明朝。 ??第一个层面,还是思想,他认为欲望是人的本能,反对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要满足个人合理的欲望需求,节制过分的欲望。 ??第二个层面,寻求实现官员与百姓的和谐,官员要与百姓同欲,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个层面,寻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所有人在人格上没有上下尊卑,人人皆师友。 ??三个层面,似乎是建立在古典儒家思想基础上的“空想”。 ??但何心隐终究没有进化到要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他的本质还是改良大明朝,且属於萌芽空想。 ??力量不够,勇气不足,哪怕幻想都没有敢於摧毁一切旧秩序,建立新秩序,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在嘉靖三十二年时,何心隐创办了聚和堂,在梁氏宗族验证思想。 ??但泰州学派本身的‘天真’,和“美好”的思想,就注定经不起波澜。 ??仅仅六年,即嘉靖三十九年,永丰县令加征赋税,引起梁氏宗族反抗,遭遇永丰县衙镇压,死伤了六个人,引发何心隐的不满,写信给永丰县令,大加批评和讥讽。 ??俗话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到底是一县之侯,何心隐很快被下了大狱。 ??但泰州王学中人也不是吃素的,三两下就将永丰县令给整的找不到北,把何心隐从狱中捞了出来。 ??不过,永丰县令是极重颜面的人,退一步越想越气,忍一时越想越亏,便一纸奏疏呈给了京城。 ??永丰县令奏禀何心隐其他罪状都还好说,泰州王学中人总能解决,再不济求求其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