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 蚍蜉戴盆,语出惊人 (第5/8页)
机而动,是他的真实写照。 嘉靖四十三年,张居正赌上政治生涯,押注先帝必然继位,由老师徐阶举荐,进了裕王府侍讲侍读。 他当然赌赢了,收获当然也很丰厚,张居正就是靠着这份资历,一举进入了内阁! 在新君继位後,也就是隆庆二年,他终於递上了政治生涯中,第二份宣言——《陈六事疏》。 这一次,是内阁辅臣的身份,声如洪锺。 开篇明义便说大明快完了,也就是所谓“天下有积重难反之几”,而後再度深切时弊,阐明革故鼎新之必要。 但,先帝隆庆皇帝同样没放在心上,只回了一句知道了,并无後续。 那麽,两度失败之後,张居正会是什麽心态? 朱翊钧指节敲着桌案,看着《太甲》一文,怔怔出神。 他是终於放弃贤臣明君的期望,想要做伊尹吗? 难道在想,皇帝救不了大明朝,我自为之? 历史上,张居正日後所说的那一句“我非相,乃摄也”,是对新政後成果的欣慰,还是迈出这一步无奈的喟叹? 张居正哪怕上疏致仕,也是说“稽首归政”,显然知道大政尽握於他手,必然也知道他这样做不会有好下场。 所以,他是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想做这个常务副皇帝? 那这篇《太甲》,是跟自己一次隐晦的交涉?他看出自己有揽权的迹象了? 还是对变法的政治宣言,向有心靠拢之辈表明心志? 朱翊钧只觉得,这样的聪明人,真让人万分头疼。 这位大明神童,还未出场过招,一篇《太甲》就已经让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