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9章 挖朱元璋的人 (第2/2页)
要求很高之外,还要要求他们文化水平至少达到近士的水平。 在大明朝考中,进是100%的能够当官,但是能够当什麽官,那就由不得他们了,进入翰林院当编修,俸禄非常的低不说还有可能面临朱元璋这个大魔头。 当然对於他们当官的人是大魔头,对於老百姓而言,朱元璋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好皇帝。 所以说这个招聘广告一出去有很多人就不愿意去翰林院当编修。 直接就跑到他这里来应聘当报社的工作人员。 因为他开出的工钱可比在翰林院当编修可要高的多。 每个月的银子是二十两白银。 在翰林院当编修,每个月就三两白银。 上两白银在大明而言只能够个人温饱,想要娶妻生子那是做梦。 因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近邻地区的房价以及物价都在每年攀升。 所以说这些翰林院的人非常的苦逼。 他们在这里只能够煎熬,熬到哪个地方有空缺他们就熬出头了。 但这样的事情往往轮不到那些没有关系的人的头上,所以他们急需要一个待遇很好的地方去发展。 纵观整个封建社会,除了走仕途经济之外,就没有什麽路可以走。 这也是张松诟病整个大明体系的原因。 他之前对朱元璋说,只要百工兴旺,就能够解决很多人就业的问题。 解决很多人就业的问题,那麽整个大明就会兴旺起来。这些人不愁没有出路。 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层面上,只要打破这个思想,大家都会进入手工作坊,卖力的生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