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5章 去山西大同运煤 (第1/2页)
??“你的计划看起来很完美,实际上这次所做的事儿比六合县所做的事儿要复杂的多了。”林真真觉得从西北地区运送煤炭过来,路途实在太遥远,耗费的银钱太多,而且他还不准备收水费。 如果从其他税收里面加一点。 那是比会传到朝廷里面有很多人就会大做文章。 “怕什麽?既然已经决定了要这麽做,无论如何咬紧牙关也要把这件事情完成,我张松要麽不决定做。要麽决定做了就要做到底。” 关於运输煤炭,张雄根本不在乎,因为他有一手蒸汽轮机。 用一次的话几乎就能够是现在的木船的二十倍。 这样庞大的运输能力简直超乎了他们这个时代的人的想象。 而整个县城所需要的陶管不过是二十万米。 二十万米对於张松而言,需要两船的煤炭就可以烧制出来。 两船的煤炭需要十五天就可以运送完毕。 在汉朝的时候就采用煤炭烧制铁器和陶器。 所以说张松没有采用铁器做铁管,原因就是因为铁器在明朝的时候是禁用品。 朝廷对於铁器非常的敏感,就像张松时代对於枪支的敏感一样。 老百姓大规模使用铁器对於统治者而言会晚上睡不着觉的。 张松的计划有条不紊的在继续着。这个庞大的工程,他所采用的人工和材料耗费掉了二十万两白银。 很多朝廷当官的人都想不明白,张松为什麽要这样做? 他们做官只是为了自己活得好好的就行了至於百姓的死活,嘴巴上挂着说一说就行了,何必当真,当真的话那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毕竟张松这样做不仅牺牲的是他自己的利益,还有很多利益集团的利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