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章 沉心自若 (第2/5页)
扯那些老套的说辞了。 心理谘询师这个行当,可以大体分成两类。其中之一是与各大医院、警局、养老院、异常人士休养所等相关机构对接,专门接待他们判断需要做心理疏导的患者。这类谘询师大多只需要照章办事,重在安抚,实在不行就用药。再不行就换猛药,然後加大剂量,都是这一套。 另外一类便是若雪这种,接待自主寻求谘询的谘询者。她们面对的大多不应称之为“患者”,用若雪的话说,应该叫“惑者”,顾名思义,困惑的人。为他们解决困惑,就是谘询师的工作。这一类谘询师所采用的解惑方式很多,主要采用话语,辅助一些物理手段,比如一些优秀的催眠师也能算在此类。化学药物,尤其是过度用药是禁忌。 而若雪所使用的方式便是独树一帜的“情绪治理”。 这套方式的理论基础为:情绪发於身,却未必源於心。愤怒、忧郁、自卑等等很多情绪都是体内异常的激素变化导致的应激反应,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身心不一,势必成疾,或表於身,或现於心。 在此基础上,若雪创造性地提出“改善身心可以从改善情绪切入”的观点,换而言之,并非让人靠身心健康来调整情绪,而是通过调整情绪来促进身心健康。这个观点之前仅被用於养生保健,若雪将其上升为心理疗愈的手段,并且大获成功。 三年前的春天,若雪用情绪治理的方法,极大缓解了一名抗抑郁药物无效的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异常状态。同年入冬时,若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