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章 (第2/8页)
酒是本地特产的西凤酒,产於陕西凤翔,故此得名,凤翔就是唐玄宗避安史之乱,暂以此为都的“西京”所在。同盛祥财大气粗,把当地产高粱的柳林镇上最好的酒窖都包了下来,号称要喝最醇的西凤酒,非到同盛祥不可。贺明府倒也不怕花钱,用一百两银子买下来一坛乾隆三十二年的陈酿,来表示自己敬客之诚。果然,泥封一启,真个是闻香十里,连楼往的行人都直抽鼻子。 “这是本店收存最久的一坛酒了。”跑堂的夥计无不嘴皮子利索,越是大饭庄越要雇能说会道的夥计来拉住顾客,此时见贺明府是豪客,夥计打叠精神伺候着,一边给众人斟酒,一边嘴上不停夸着西凤酒的好处。 “西凤酒陈酿有陈酿的醇,新酿有新酿的香,滋味不同各有妙处。几位老客,您要是喝了老酒还想尝尝新酒,也要到我同盛祥来,实不相瞒,如今西安城中,也只有我们家才有新酿的西凤酒。” “这我可不信了。”四喜抢着道,“老酒还罢了,新酒人人能酿,凭什麽只有你家有?” 夥计早就料到有此一问,不慌不忙道:“人人能酿那是往年,今年可不同了,通省的产粮大户,收成都被商人收购用作军粮,可惜一把大火烧成了灰。没了高粱怎麽做酒?” “那你家又有?”四喜追问道。 “嘿嘿,实不相瞒,我杨四自幼随父亲吃黄土喝黄土,走村串巷做货郎,这方圆千里的沟沟坎坎没有我不熟的,哪条沟里藏了几户人家我都知道,种了哪怕一垄高粱我都晓得。就为这,掌柜的派我出去收高粱,我随便转了一小圈,靠着我这三寸不烂之舌,就 贺明府是主人身份,含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