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0章 陆战大捷 (第6/7页)
茂大败,亦只得连夜撤回石井河对岸。 ??当晚,赤军在大洲宿营。亲兵标、炮兵标休息,水师、辅兵标不得休息。丹初命令他们连夜清除流溪河口的沉船,并在流溪河、石井河上搭设浮桥,供赤军次日渡河。 ??骑兵标亦奉令南下,准备渡过流溪河,与主力会师,执行追击任务。 ??王兴白天丢了大营,又在大洲败於清军,野战败,守营亦败,弄得灰头土脸。他急於雪耻,不等丹初命令,主动收拢败兵,连夜帮赤军搭设浮桥。 ??除此之外,丹初还檄令附近的“社兵”,要求他们出人出物协助赤军。 ??所谓“社兵”,又称为“佃兵”,为明末南方常见的地方武装。南渡以来,南方佃变、奴变四起,有些被官府镇压下来,还有些佃民、奴仆组织程度更高,会胁迫主家结社自保,自备兵器,形成一种利益攸关的共同体。 ??粤东的社兵相当普遍,广州府除附郭南海、番禺两县外,香山、新会、新宁、顺德、从化、清远、东莞、新安等地都广布社兵。 ??社兵主要由佃农、奴仆组成,主要目的在於维护自身利益,改善生活水平,无意争夺政权,在明清战争中处於中立地位。不管是谁当政,只要官府不过度压迫,社兵皆能与之和平相处。 ??当然,清军攻入粤东,赤军大举援广,社兵也不可能置身事外。赤军解放贱籍,倡导平等,又粤西着佃纳粮,对社兵有着天然的感召力。 ??当晚,大洲、石井河渡口火把林立,亮如白昼。上万兵民忙活一夜,通宵达旦。为加快进度,兵民一度扛着木舟,从流溪河南岸直到石井河西岸。 ??清军白天战败,惊魂未定。尚可喜听说赤军连夜召集人马搭设浮桥,尤不相信,接连派出斥候。等到斥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