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十上 文博会上险酿祸 业务锐减逢救星 (第2/8页)
的情怀、气节、理想、付出皆分文不值。 在三尺讲台上对着些年轻孩子,虽说远不及互通灵魂、直抒自我的飘逸境界,但时常可以沾一沾诗书、品一品佳作、聊一聊千古历史……某种程度上讲,作为老师的何致远还算徘徊在文人向往的世界边缘。辞职以後这四五年,他彻彻底底地失去了自我。 何致远几乎能看懂每一样艺术作品引用的典故和传达的寓意,他能想得到每一件作品背後凝结的巨大心思和漫长时间,他能从每一件作品中获得作者要传递的力量、欢喜或豁达,可他唯一不能接受的是,在超脱世俗的艺术作品面前他心底涌现出来的滚滚不息的卑微感。 这卑微感压迫着他,让他从理智上判断出自己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人。他不能接受自己的理智对自己所作出的判断,所以他逃了出来。 桂英早看懂了致远脸上的严肃和沉重,她不敢问。关乎那些艺术作品的内容、目的她几乎一句也不敢问,她宁愿看作品说明、宁愿当个傻子或者是白看了惊鸿之作过目即忘的俗人笨蛋,也不愿意问何致远那个是什麽、这个是什麽。她怕分不出刺绣画和笔墨画的自己被丈夫在心底一竿子打死。 七八年前,曾傻傻分不出孔子像和老子像的笨女人在虔诚地请教她那有文化的丈夫时,反被丈夫鄙视。鄙视——笨女人倒能接受,但丈夫脸上那一刻涌现出来的冰冷和肃杀——笨女人接受不了。多年以後,关乎文化典故、诗词歌赋、历史名人之类但凡与文化相关的一切,她宁愿问别人、问网络也不愿问丈夫。 她怕自己的无知如利剑一般狠狠地刺伤自己的丈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