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3章 大明朝的气度 (第3/4页)
路,真要换一种不知道风险和成本的海运方式,嘉靖皇帝也会心里没底。 因为想要实现海运除了要有突破性的新思维之外,还要有大投入,首先能够远航的大船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还要有护卫万里海疆的强横水师。 否则的话,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但是不管是能够远航的大船,还是能够护卫万里海疆的强横水师,这都需要天文数字一般的资金投入。 而大明朝缺的就是银子,缺的就是钱。所以,这条路从一开始想那就是一条死路。 当然,这条路对朝廷而言是一条走不通思路,但对於民间而言却又是另一番情景。 今人在看明清时代历史的时候,总是第一反应明清是一个闭关锁国的腐朽时代。 其实这也是一种历史错觉。 尤其是在大明朝嘉靖时期之後的大明最後几十年里,大明朝根本就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时代。 在嘉靖时期之後,大明朝与来自於海上的欧洲文明接触可以说是最没有任何忌讳可言的。 那些来自於欧洲的商人可以在澳门登陆做生意,来自於欧洲的宗教传教士也可以自由的在大明朝境内活动。 就比如後世着名的传教士利玛窦,人家不仅可以结交徐光启,叶向高这样的内阁大学士,还能把徐光启给洗礼成基督徒。 而且两边的文化交流也不仅限於此宗教,自然科学方面也是涉及。 利玛窦不仅带来了世界地图,还跟徐光启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 在万历皇帝的时候,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觐见万历皇帝之时,万历皇帝也没把他们当做是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