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五军嫂成长记_第25章 嫁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章 嫁妆 (第3/5页)

,拿到公社的染坊给点儿染料费用染染,更耐脏。

    这年头城里人都定额配备布票购买布料,一人一年也不过几尺布。除了过年结婚办喜事,村里人少有买布料,大都是穿自己织出来的老布做得衣服。也就这两年收成光景好了点儿,

    能将将吃饱,社员手里有了些进项,才敢过年的时候扯上几尺不要布票的布料给男人孩子做做衣服。  他们这里是棉花产地,种的棉花除了上缴国家,大队社员也能分点儿,其实也没多少,好在一家人的棉袄瓤子,棉被棉胎经常是数年不需要更换,直至薄的硬的即使重新弹打无法防寒才更换,这样才有了一家人用来纺线织布的棉花。

    杨母手巧,弹出来的棉花又松又软,纺出来的棉纱线又细又密,织出来的老布密而匀称,织布又快又好少有损耗。经常是织出来的棉布杨家人用不完,还能换给村里不会织布仰或是没有织布机有需要的人,换些粮食棉花什麽的贴补家用。

    也有人拿棉花请杨母织布,也会多备些棉花做谢礼,就能多出来杨家一年的用头,还能多织几匹布送到公社收购站换些钱增加收入。

    杨家三个闺女,杨文雨还小,杨母宠着没上过织布机,杨文娟倒是学了些,却欠缺熟练,只能做做纺纱上浆整理的辅助活计,杨家真正学全了杨母手艺还有些青出於蓝的,是嫁到距离後杨有个二三十里地,来往真的不是太方便的杨大姐杨文兰。杨文兰是家里的老大,四五岁就跟着杨母纺纱打下手,七八岁开始上织布机,十三四就能织出来又细又密的布料,真正的手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