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59.第259章 脱实向虚 (第1/7页)
??第259章 脱实向虚 ??韦孝宽说道: ??“府兵是目前最好的制度,但是前提是有田可授。”“有恒产则有恒心,但是天下的土地是恒常的,人口却是增长的。” “我看将军府的帐册,在敦煌能足授露田六十亩,但是在河州只能授四十亩,在梁州也只能授田三十亩。” “如果算上人口蕃息,等二十年後,能半授其田就不错了。” “再有为官所得的世田,军功赏赐的世田,新授的田越来越少,那府兵制度就难以为继了。” 苏泽叹息了一声,任何制度都是这样的。 如今南北的土地性质完全不同。 北魏自从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改革後,土地的权属是国有的,土地也是国家交给你耕种的。 南方则是私有土地的庄园制度。 正如同韦孝宽所说的,如果没有战乱,只要人口自然增长两三代人,土地就不够分了。 甚至不需要两三代人。 唐代的均田制度和府兵制度,严格的说也就是从唐初持续到了唐高宗时期,均田制就已经形同虚设,而府兵制度也已经快要破产了。 这也才两代人而已。 而且唐代的均田府兵制度,还是在西魏北齐混战,隋末大乱这些天灾兵祸,导致整个中原人口大幅度减少的前提下,最後才撑到两代的。 孝文帝的授田令,用了不到二十年就在富庶的河东地区无法推行了。 不过现在推行授田和府兵制度,是苏泽要坚持的事情,至於以後的事情,等到天下一统以後再说吧。 眼下来说,府兵制度就是最好的制度。 还是那句话——有恒产有恒心。 古今中外,最好的兵员就是有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