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南北朝_第199章 常山之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9章 常山之蛇 (第4/7页)

手伸入基层中,打破豪强大族对於乡村的垄断。

    实际上这些“三长们”也通过朝廷任命的三长完成了合法性确认,成为统治乡土的“乡贤”。

    如果换上一个名字,叫做村长、族长也完全没有问题,这也是一个以村为单位的宗族自治团体。

    陇西的地形特点,无法形成冀州张家那种佃户上万的县级豪强。

    这种以郡县为名望,在一郡一县都有巨大影响力的豪强大族,在陇西就没有诞生的土壤。

    陇西李氏也不是这样的世族。

    因为陇西郡千沟万壑的地形,这里基本上都是以村为单位的宗族。

    这些宗族以血缘为纽带,以宗法制度为纽带,没有形成那种阡陌连篇的大地主,而是形成了这样的“三长村”。

    苏泽突然明白,所谓“三长制”,也不完全是先进的制度,白鹿原中的悲剧也会在陇西的三长村中上演,甚至还会更加残酷。

    苏泽暗暗下了决心,如果以後自己要推广三长制度,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甚至要在不同地区推行不同的制度。

    在广阔的平原地区,土地兼并更容易发生,那种沃野千里的大家族会增加地方离心主义,也是会侵吞朝廷的税源和兵员,三长村是用来打压这种世家豪强的手段。

    但是在陇西这类地方,则不能完全委任三长管理村社,将治理权完全交给他们,留下人员流动和上升的途径。

    苏泽突然明白了,为什麽开国的君主们往往都能制定合适的政策,不会被下面的人蒙蔽。

    等传了几代,皇帝就经常弄出一些奇葩政策。

    就算是皇帝想要变法改革,要麽是阻力大到推行不下去,要麽是孝文帝和宋神宗变法那样,新法很快就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