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0章 印信等级 (第6/6页)
篆(字画纵笔尾部似欲滴露珠)。 除此之外,布局也不同。 清代官印印文布局形式,满汉两体者, 满居左、汉居右,一般均为两行。 最後,便是官印称谓。 清代御宝定制後均称“宝”。不称“宝”者,仅有清太宗即位初年所使用的“金国汗之印”称“印”,另有称“玺”的为“钦文之玺”,是对明代已称“钦文之玺”未做改变。 自御宝而下, 官印称“印”、“关防”、“图记”、“条记”、“记”等。 “印”为历代官印惯称,因而仍是清代官印中最普通的称谓。 印称“关防”,始於明代,取其“关防严密”之意,缘於明太祖为防止群臣预印空白纸作弊,而改用半印,以便拚合验对,因而“关防”均为长方形。 “图记”源於明代私印中的称谓,一般用於收藏章上,清代把“图记”也用之於官印,清代对八旗佐领、宗室、觉罗族长及官学、造办处等印称“图记”。 明代使用“条记”,为未入流微官所用,而清代使用“条记”者品秩不一,既有正三品更有未入流的。 文献所载,大量的佐杂吏目用钤记,一般於印文中仅称“记”字。 曹七七忽然微微一笑: 清代各朝皇帝的印玺均有印谱,称宝薮。 《乾隆宝薮》,记录了乾隆印玺1000余方,据不完全记载,乾隆皇帝一生制作印玺有1800余方,佚失的有数百方。 其印玺有大、中、小、方、圆之分,乾隆帝常用印章钮式,有交龙、盘龙、蹲龙、螭、凤、龟、麒麟、狮、牛、羊、马、象、虎、鹤、松、竹、梅、菊、桃、荷花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