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9章 玉带棂星 (第3/7页)
上了“双翅”,明朝以後,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戴乌纱帽、身穿盘补服是官员平日里在本署衙门办理公务所穿的常服。 明代官员常服的规制是:头戴乌纱帽,身穿团领衫, 腰间束带。 洪武二十三年,指定文武官员常服的长度:文官,白领至裔,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至肘,公、侯、驸马与文官同。武官去地五寸,袖长过手七寸。洪武二十四年,再制定品冠补子纹样,又规定品官常服的衣料,只能用杂色贮丝、绫罗、采绣。官吏衣服及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也不许织绣龙凤纹样,如有违犯禁令者,罪及染织工人。 颜色等级如下: 一品:绯袍; 二品:绯袍; 三品:绯袍; 四品:绯袍; 五品:青袍; 六品:青袍; 七品:青袍; 八品:绿袍; 九品:绿袍; 未入品:绿袍; 除此之外,其所佩戴的腰间束带装饰也不同。 曹七七话锋一转: “古代官员的腰带,也叫玉带板” 所谓玉带,通常是指用玉装饰的皮革制的腰带即革带。这种装饰革带用的玉制品,称为“带銙(kuǎ,音垮)”,俗称玉带板。 早期的玉带是一种蹀躞(diéxiè音碟谢)带,即革带上面缀玉的同时又缀有许多勾环之类,用以钩挂小型器具或佩饰等物。蹀躞带只有一根鞓(tīng,音厅),一付带扣,不用铊(tā,音它)尾。 据记载,蹀躞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