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9章 双鼎帝後 (第2/5页)
但是由於祖己的母亲早逝,他的继母不喜欢他,在武丁面前说了他许多坏话,结果被流放到外地。祖己经受这一打击之後,不久就忧愤而终。 “屍祭”从夏朝开始就有了。 “屍”一般由长子或长孙充当。成语“屍位素餐”就是从“屍祭”演变而来的,因为“屍”除了在祭台上接受祭拜外,可以只食斋而不乾活。祖己就充当过“屍”受百官祭拜,他获得这样的资格实际上就相当於太子的地位。商王室祭祀祖先时,祀典是非常隆重的,要由生人充当祖先的“屍”,接受百官的祭拜,这就是所谓的“屍祭”。 武丁正因为有自己年轻时被外放的经验,他才效法先考放逐祖己的,可惜祖己没有领会父亲的苦心。 《太平御览》中说:“殷高宗有贤子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惑後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认为祖己被商王武丁流放与武丁年轻时被商王小乙放出,性质不同。说前者是因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而引起的,後者是为了培养王位继承人,因此视武丁放逐祖己为“失德”。渔火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 其实,武丁流放祖己,一是想避开祖己和继母的矛盾;二是因为自己也从小被父亲小乙外放过,所以认为将祖己放到外地去体察民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祖庚的弟弟祖甲比祖庚灵活些,武丁临终时欲立祖甲为继承人,但祖甲认为自己是祖庚的弟弟,不该得兄长之位,而且,这是违礼之举,不可强行废立,否则就可能重演“九世之乱”的局面,就逃到民间去了。 《尚书》记载:“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 意思是说,到了祖甲,认为代替兄长为王是一种不义的行为, 就逃到民间当了小民。 由於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