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9章 入8分 (第1/5页)
“继续说明朝功臣爵位” 曹七七收回话题: “明朝爵位,只有:公、侯、伯三等;他们只有爵号和食禄,并无封邑。” “而按照铁券,此三等又可细分为七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 俸禄方面: 洪武二十五年(1392)规定:“公,五千石至二千五百石;侯,千五百石至千石;伯,千石至五百石。” “那清朝的功臣爵位呢?” 人们总是喜欢将明清时期放在一起比较。 “清初(後金时),尚处於爵职不分的状态,至最後的完善也有一个过程。” 乾隆十六年(1751年),定世袭七品官为恩骑尉从而确立了二十七等世爵制: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爵位的承袭有两种,一种叫世袭罔替,所得爵位可世代承袭,由朝廷受予诰命,属於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