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6章 13陵石牌 (第4/6页)
: 柱础,其名有六: 一曰础,二曰礩,三曰舄,四曰踬,五曰磩,六曰磉,今谓之石碇。 在柱子底下承受压力的部分叫‘础’,而在础与柱子之间常有‘踬’的放置,以隔断毛细现象向柱子渗入的湿气,并且能於损坏时随时抽换。但我们一般所通称的‘柱础’即包括以上两者。 “原来是两个不同的位置合称啊” 众人听明白了。 “是滴” 曹七七又说道: “柱础形式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单层式柱础,有鼓式、覆盆式、铺地莲花式、兽式等;另一类是多层式柱础,是由二种以上不同形式的单层式柱础重叠而成。” “柱础石的出现要比柱晚大约五千年左右。着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认为安阳出土的殷商时期房屋遗址发掘的天然卵石“当系我国最古础石之遗例”。 “安阳殷商房屋遗址距今也不过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卧槽?一个柱础忽然还有这麽长的历史?” “那必须的,不然你以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像棒子那样吹出来的吗?” 曹七七鄙视说完,接着指了指正中央酷似悬挂匾额下方的横梁道: “这个呢,叫额枋,也叫檐坊。牌楼的额枋实际就是大梁。” 宋代之前称为“阑额”。宋代之後额枋在转角处出头,明清做法是将出头额枋雕刻并彩绘,称为霸王拳。 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 有些额枋是上下两层叠重叠的,在上的称为大额枋,在下的称为小额枋。大额枋和小额枋之间夹垫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