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上下宫制 (第3/5页)
一体,只有享殿。 清同明制。 经过曹七七简单比较解说,众人大致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 “所以,这纯属就为了祭祀玩?” “闲的” 曹七七没搭话, 自顾自向前走去。 “怎麽感觉这个享殿有点小啊,貌似一小庙似的,一点排面都没有” 水友有些纳闷。 “原明代孝陵殿毁於战火,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现存地表建筑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两次重建的三小间享殿,” 说话间,来到台阶下,抬头见享殿居高临下,修有上中下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同时左中右铺设三路踏跺,每一路踏跺各有上中下三层与台阶交相对应;正中分别嵌三路丹陛,上层丹陛石刻有“二龙戏珠”图案,中路丹陛雕为“日照山河”图案,下层丹陛描绘“天马行空”图案,每一层图案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堪称瑰宝。 曹七七迈步踏上第一层踏跺,目测每层台基,通高3.03余米,三层台基上四周遗留有大型柱础64个,井然有序排列。同时台基四角砌有石雕螭首,大殿顶部台基尚存6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 曹七七在系统的帮助下估算了一下,大殿基长57.30米、宽26.6米,可见当时该建筑之宏大。 再看正中略显寒酸的享殿,殿为3间,檐高3.11米,长11米,进深7米,规模小的可怜,殿内挂有朱元璋与马皇后画像。 “明孝陵的享殿原本是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巨大木质结构殿宇,与之相比现在的享殿实在有些难登大雅之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