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7章 金缕玉衣 (第5/6页)
置於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屍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於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幕”“缀玉衣服”,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 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铜线缀编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玉衣,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个部分组成,全部由玉片拚成,并用金丝加以编缀。玉衣内头部有玉眼盖、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门塞。周缘以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使其加固成型。脸盖上刻划眼、鼻、嘴形,胸背部宽阔,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体型。 全衣耗用玉片、金丝巨多,做工十分精细。 由於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有非常严格的制工艺要求,汉代的统治者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东园”。这里的工匠对大量的玉片进行选料、钻孔、抛光等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并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再用金线相连。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於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 说到这儿,曹七七停下脚步,耸了耸肩,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 “用金缕玉衣作葬服不仅没有实现王侯贵族们保持屍骨不坏的心愿,反而招来盗墓毁屍的厄运,许多汉王帝陵往往因此而多次被盗。到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此玉衣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解放以来,汉墓中所发现的玉衣已在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