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盗墓被直播了_第134章 无字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4章 无字碑 (第4/4页)

了口气,神色复杂:

    “明十三陵只有长陵的神功圣德碑有碑文”

    除思陵外,明十三陵中的其他十二陵虽然都是明朝时建造的,但是每座陵都有一座当时没有镌刻文字的石碑, 人们称之为“无字碑”。

    这些石碑为什麽当时不刻文字呢?正史文献没有详细记载其原因。

    清朝乾隆皇帝觉得此事蹊跷,在他御制的《哀明陵三十韵》中提出了疑问。

    他说:“明诸陵,唯长陵有圣德神功碑文,余俱有碑无字。检查诸书,唯徐乾学《读礼通考》载,唐乾陵有大碑,无一字,不知何谓?而明诸陵效之,竟以为例,实不可解也。”

    清人·梁份经过悉心考证後,在《帝陵图说》一书中道出了他所理解的个中缘由:

    最早长、献、景、裕、茂、泰、康7座皇陵门前均无碑亭,到嘉靖皇帝在位之时才补建而成。

    竖碑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彰显功德,彰显功德自然要通过对功德的陈述文字来表达。

    严嵩希望碑文由世宗撰写,但嘉靖皇帝只写了长陵碑文,其他陵前的碑文便空了下来。

    有研究分析认为:

    对世宗来说撰写七陵列圣碑文有点难写。

    第一、仁宗撰写的长陵神功圣德碑文将明成祖一生的“功德”推崇到了极点,後继难以超越。

    第二、献、景、裕、茂等陵的墓主情况不一,有的比较特殊,有兄弟相残的、有反目成仇的,而且大多正文绩不一,又要“为尊者讳”,难度较大。

    说到这儿,曹七七长叹了一声:

    “如今,三孔桥已经荡然无存,无字碑初建时的方形碑亭也在清初被八旗军所毁,只剩下庞大的石碑仍然完好,矗立在青天之下,默默睹视世间沧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