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父叫朱棣_第204章 武英殿议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4章 武英殿议事 (第5/6页)

如此在意?”

    ??“陛下,这事情明摆着的……如果裁撤了中原和江南等地的卫所,朝廷兵马都来自九边和北方,臣记得,在洪武三十年,就因为科举都是南方人,太祖皇帝勃然大怒,才有了南北榜。官吏辅国治民,责任至重,不能只是南方人。这是太祖的意思。那兵马将领呢?乃是守护江山的中流砥柱,更不可或缺。如果只是北方人掌握,没有南方的子民……是不是说,如果北方防线被攻破,大明就亡国了?还有,开疆拓土之功,是不是只属於北方,和南方没关系了?凡此种种,皆是关乎大明国本的事情,臣不能不在意。”

    ??说到这里,朱棣也是大惊失色,不得不说,他真的忽略了,他只想着保证将士的战力,成为开疆拓土的利剑。却没有想到,军中将领也有出身的问题。

    ??“徐景昌,你这麽讲,让朕犯了难啊!不光是南北差别,军户和民户,似乎也不合适吧?”

    ??徐景昌立刻点头,“陛下圣明,臣就是这个意思!以天下之英才,守护天下之疆土,理所当然。如果以军户之血rou,保护天下之人,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而且大明有几千万人,却只有百万军户。鞑虏不过几十万部民而已。看起来是以数千万众,泰山压顶。结果却是以百万之众,对几十万人而已。一个疏忽,损失严重,军户承受不住,将领就会畏敌如虎,不敢出战。倘若能把损失均分到全国,也就能承受了。不但能承受,还会生出复仇之念。如同汉军讨伐匈奴,也不是不可能。”

    ??“总而言之,臣以为陛下应该全盘考虑,要动军户,就要动军制,如此才能长治久安,功在千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