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315章 北伐(500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5章 北伐(5000) (第2/9页)

利益,谁也不敢含糊了事。

    ??等潼关一战後,薛虎儿及其部下进入高澄亲信都,由於亲信都多为汉人,也更加深了刘延寿等人的汉化程度。

    ??到如今,这个曾经的鲜卑化匈奴人甚至可以被称为汉化匈奴人,不变的是族属,而改变的却是所使用的语言、文化。

    ??高澄对自己麾下的变化自然了解,刘延寿并非个例,京畿军中汉胡数量相当,但洛阳汉风浓郁,身处这个环境,人的改变也是自然而然。

    ??他甚至都不需要做出太多强制手段,在汉胡之间有失偏颇。

    ??为了遮人口实,高澄在军中同样要求汉军将士学习鲜卑语,但鲜卑文化若真能与汉文化争锋,也不会有孝文帝的出现。

    ??让落後文明与先进文明公平竞争,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却无人能够指责高澄,哪怕是晋阳最极端的鲜卑民族分子,毕竟小高王根本就没有公然提倡过汉话,让汉胡将士相互学习对方语言,也有紧密军士之间联系这一借口。

    ??而如今与二十万并州胡西征,也多亏了高澄当年为遮人口实的无奈之举,哪怕是京畿军中的汉人将士,也与胡兵们交流无碍。

    ??当然他们之间免不了会出现许多冲突,但是高澄每日都要巡营,去为他们调解,虽然只是和稀泥,但如今战事将起的紧要时刻,也只能去和稀泥。

    ??这些事情也让高澄明白,隔阂不是轻易能够消除,事後他找到了高欢,高欢也同意了战场上,两人麾下将士各自为阵这一提议。

    ??虽说战场上令出多门是大忌,但两人互不统属对方的部众,基於彼此对战场局势判断的信任,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南下的娄昭大军可没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