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6章 盐政与赎罪 (第6/6页)
一斗盐的价格。 ??这也是他必须恒定盐价的原因,市价是有波动的,谁也不知道在地方诸多势力的勾结下,胥吏们能喊出多麽离谱的市价。 ??武则天时期一斗500钱,比高澄治下四名成年人一年的人头税还要高了20钱。 ??高澄关於盐务的政令一经推出,并未掀起任何反对声音,用市价扣除税额,直接兜售官府商铺,再由官府以市价转售民众。 ??这样的行为,谁也指不出哪里的不是。 ??薄利多销之下,盐贩们赚得是少了,但有官府这个大客户,不愁销路,而官府为盐商提供这样的便利,若还要反对,用意昭然若揭,无非是想逃税,或者扰乱市价。 ??这两种行为都将被重拳出击。 ??高澄在四州煮盐,置盐灶2666座,也是他打低盐价的底气。 ??百姓们对於恒定盐价的行为更是交口称赞。 ??高澄做了这麽一件大好事後,也难得放松自己,领着亲卫趁夜应北魏第十五任天子元朗的皇后之邀,往瑶光寺外一处别院互相参禅。 ??小高王这样的正人君子肯定是不会进瑶光寺的。 ??但一想到元朗年仅19岁便让自己老丈人元亶用棉被闷杀。 ??高澄觉得自己身为元亶的女婿,有义务替元朗照顾家眷。 ??老丈人造的孽可太多了,六年前一连闷死三个皇帝,19岁的元朗、23岁的元晔、34岁的元恭。 ??这些人的妻妾,不都等着高澄这个女婿去赎罪吗?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 今晚没了,国庆尽可能维持每天两更。 ??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