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199章 新铸五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9章 新铸五铢 (第4/6页)

澄也只是作出规定:不能熟背《施政纲要》,理解其内核,就不能为官。

    ??随後,又再度投身经济改革的浪潮中。

    ????太昌六年(537年)五月十一,高澄巡视高隆之在城外所设立的铸币厂。

    ??高隆之向高澄献上一筐新制钱币,高澄随机取一百枚称量,百钱重达一斤四两二十铢。

    ??高澄对此大为满意,称赞新币重如其文,对高隆之也赞赏有加。

    ??高隆之趁机进言道:

    ??“大将军有大功於国,下官以为,不如将此币称为大将军五铢钱。”

    ??高澄闻言,颇感为难道:

    ??“这,这不妥吧,澄还寻思因其制於太昌年间,以太昌为名。”

    ??高隆之不容高澄拒绝,苦劝道:

    ??“天子有何功於国朝!若无大将军夙兴夜寐,励精图治,哪有他安坐社稷的道理!”

    ??高澄勃然大怒:

    ??“澄何罪於高侍中,竟与我说此不忠之言!”

    ??“大将军,此下官肺腑之言,纵使获罪,也无愧於己心。”

    ??高澄一声长叹,无奈道:

    ??“罢了,此币既由伱所铸,就按高侍中的意思来办吧。”

    ??巡视了铸币厂一圈,高澄叮嘱高隆之开百炉,大量造钱,就连搜刮来的金漆也运来这里准备交由高隆之给熔了,这才离开。

    ??只怕未来的大齐,这大将军一职就不能设了,就像唐朝没有天策上将一般。

    ??这版想着,回去中书省的路上,高澄突然冒出一个想法:高隆之不会在模具上加刻自己的容貌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