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4章 弃职赴考 (第5/6页)
革官制,选官任官首重才能,但到了他自己的幕府,却又讲究起了先来後到。 ??其中原因自然是朝廷官员的任免是公事,自己幕僚的提拔却是私情。 ??小高王对幕府进出严格,哪怕当初在河北索括隐户,与士族门阀利益交换,收了一大批人,也是各大家族最杰出的子弟,谁会把这麽一个机会,交给一个蠢物,那可是用隐户换来的。 ??在幕僚各有才能的同时,高澄按资历升迁,怕的就是冷了旧人之心,因此以王峻的才能,起家也只是一个参大将军军事的卑职。 ??除非是从晋阳幕府空降,如崔暹、张亮、王士良,否则注定是要在幕府里慢慢熬。 ??就连范阳卢氏嫡系子弟卢询祖,在高澄巡视河北之前,也只是一名普通僚佐。 ??与卢询祖同一时期进入高澄幕府的魏收,就是耐不住寂寞,在孙搴死後,受司马子如推荐,迅速改换门庭,任职高欢幕府。 ??只能凡事具有两面性,高澄在幕府升迁上,不愿冷了旧人之心,却也让新人难以出头,只能说有利有弊吧。 ??至少,在幕僚们的才学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对高澄来说,利大於弊。 ??但他也吸取这一教训,加快了中高级幕僚转任朝官的速度,为庞大的大将军府底层僚佐,腾出上升空间。 ??崔氏亡故後,王曦在家埋头苦读,准备科举,势要在经典科一拔头魁。 ??值得一提的还是长兄王昕,原本肥胖的他,却因悲伤过度,以致终身赢瘠,瘦得都快没个人模样了。 ??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