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4章 邺城有贤 (第4/9页)
,除了当初高欢初至信都,高澄提议取沧州,迁居一部分鲜卑妇孺,缓解胡汉矛盾,两人在沧州搭夥过一段时间。 ??除此之外,少有交集,对高澄的了解,当然比不上四年来朝夕相处的段韶。 ??送走了段荣、段韶父子,高澄回到渤海王府,耐心等待起张德兴。 ??说实话,高澄一开始真的忘了这个人,但他肯定记得自己创设的均田使。 ??河北是高氏龙兴之地,如今两父子一个在山西晋阳,一个在河南洛阳,在无法坐镇河北的情况下,高澄自然要在河北潜伏探子听风。 ??入城前,许多听望许探子就去高澄落脚的驿馆汇报,高澄问了河北豪族以及官场等诸多事情。 ??倒听说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河北官场的怪人,相州均田使张德兴。 ??所谓相州均田使,由高澄所设,品级很低,但职权很重,主管相州公田回收与分配,这里面的油水海了去了。 ??如今官吏升迁,还是在按照崔亮所设立的停年格,不论才乾,不谈政绩,只看资历。 ??而张德兴所任官职,位卑权重油水多,乾得好差都不能升职,需要熬资历。 ??这样的处境不贪污也就罢了,居然在处理公务之余,时常下郡县,往乡里探查田亩,唯恐公田被豪族抢占。 ??旁人问他原由,张德兴总说:我是世子门生,乾得好,是为恩主添彩,做得差,是给恩主抹黑。 ??根据小高王的阅历,很难相信进了北魏官场,还会有这种人的存在。 ??以北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