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百四十八冰冻计划 (第4/10页)
上朱雀大街外面的食堂就餐。 从地宫最深处到朱雀大街,来回最快也要1个小时的时间,如果不算计好时间,食堂便打烊了,只能自己单点,而且单点的价格又贵。 除此以外,学者们吃完饭回到地宫,也是没办法睡觉的,毕竟地宫与外界温差较大,回地宫的途中就容易精神。 所以近10年间,参与设计开发量子计算机的学者们基本上都是早上出发带饭进入地宫,晚上下班带空盒回家,基本上没人知道他们在地底下做什麽。 这个计划核心管理者是沈云川,实际项目组组长是孟星河,副组长是奚星尘,而量子计算机的生产环境又需要在及低温的环境下,配上地宫的环境,这个长达10年的量子计算机开发计划就定名为“冰冻计划”。 乍一听冰冻计划这个名字,外界都绝不可能将这个计划同量子计算机开发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萧迹给这个计划取名字的高妙之处了。冰冻只会让人联想到南极或者冷藏什麽东西,再加上开发团队的核心人员都跟20年前南极科考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名字只会让各路行家想歪。 境外的间谍组织想要窥探任何一丝关於天朝量子计算机设计的秘密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天朝学者也是真的豁出去了,在这10年的期间,一直过着地底人的生活,地底生活也反过来让参与的学者变得无比专心,开发进程比预想的30年还要快。 司马陶知道,在麒麟主机投入使用之後,这些参与开发的学者将回到地面设计研究中心,主要工作将是转向将量子计算机民用化,小型化、商用化的方向,等到麒麟主机满载运行之後他们才会回来搞继续升级的工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