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莽夫_第66章 败坏盐政之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章 败坏盐政之人! (第4/6页)

万两,确实稍显过分。

    ??但是问题在於,他朱厚照可是大明皇帝啊!

    ??皇帝开口要一万两银子,过分吗?

    ??确实不过分,而且还很合理。

    ??因为打着织造的名义,向户部索要盐引,这是他爹弘治皇帝的拿手好戏。

    ??这位大明王朝的中兴之主,於弘治九年要了二万八千盐引用於织造,这是大明朝第一次将盐引用於皇帝的龙衣织造,也开了一个坏头。

    ??此後弘治十年,弘治十二年,孝宗都分别批准两万盐引用於织造,到了弘治十四年,二万盐引都不够用了,又令户部增加了三万两淮盐价银。

    ??说白了,那叶淇之所以能够变法败坏盐政,大明王朝这位“中兴之主”,可是在里面出了大力气,推波助澜有他,败坏盐政也有他,刀都刨不掉的那种!

    ??败坏盐政之人,叶淇只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个弘治皇帝!

    ??要知道,这叶淇之所以变法,就是因为他听从了一个同乡的话,一些盐商的建言。

    ??最後,叶淇推动盐政变法,弘治皇帝推波助澜,纳银於两淮之後,徽商地近两淮,才能“得易办之利”,大量徽商涌入两淮、两浙盐区,在盐商中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如歙县盐商黄五保、黄豹等人就是在叶淇变法後进入两淮从事盐业并因此发家致富。

    ??说白了,大明盐政败坏,就是始於此处。

    ??小皇帝也有理由愤怒,他的父亲孝宗在位时,每年用於织造的盐引就有两万引,他才讨要一万两千引,内阁凭什麽不给?

    ??而且既然要给,那又凭什麽只给一半?

    ??怎麽,小皇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