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_第123章 大隋的饭圈文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大隋的饭圈文化 (第4/6页)

常偏颇,微臣觉得王献之的字乃千古第一。”

    ??说到此处,卢贲便如滔滔江水而来:“《中秋帖》点画柔婉,富於变化,王献之是以楷法写草书,用楷书“起伏顿挫”之法、“节节换笔”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自然流畅,外面那些流传的仿本难有其精髓,我曾在宫中见过一次,便是日思夜想,殿下怎麽可以将之排位弱於《兰亭集序》。”

    ????杨广觉得卢贲现在就有点饭圈行为了,今日这行为无异於明星撕番,王献之就是卢贲心中的白月光,心头好,现在被杨广排位认为弱於王羲之,他卢贲不服了。

    ??杨广却无奈了,怎麽饭圈文化这时候就开始了,他对於字画类的东西没兴趣,只知《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人人称赞,後世有诗云: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而对於王献之认知主要停留在王献之和王羲之父子二人的那则谚语故事。

    ??传说王献之自小就苦练书法,写尽了三缸水,自觉已经出师,便写了一个“大”字给王羲之,王羲之看後没说话提笔给“大”字加上了一点。

    ??王献之不解,将这字又给了自己母亲看,他母亲看後留下一句。

    ??“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那时起王献之才知道,自己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了,但是和父亲还差一点,这一点在外人看来没什麽区别,但是在行家里手看来那就是真正难如登天的一点。

    ??谚语就是告诫我们切忌“小成则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