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会试和京察 (第1/4页)
??第112章 会试和京察 ??“……陛下所言极是,臣受教!” ??“好了,起来说话。朕有几个想法,李师听听是否在理。报纸的名字不太合适,先帝和朕从来没有迁都的意思,用行在代替京城可能会引来非议。”除了纸张之外,洪涛还对报纸的名字不太满意,也不是说不好,而是比较敏感。 ??大明帝国的首都应该定在何处,从朱元璋建国开始就没有在高层统一过意见。最开始定了三个都城,南都南京、中都凤阳、北都汴梁,最终由於凤阳基础建设和交通条件太落後,才不得不定都南京。 ??按说南京是朱元璋发迹的根据地,为啥没直接定都於此呢?答案很简单,根据史料记载,凡是定都南京的朝代持续时间都不太长,比较晦气。 ??要说一点不信气运、风水吧,好像也不太科学。老朱死後把皇位传给了孙子,结果儿子不干了起兵造反,虽然没有改朝换代,也把首都挪到了北京。 ??但大明帝国的官员出身南方的比较多,尤其是江浙一带,从小对当地的气候、人文、饮食形成了习惯,非常不愿意跑到天寒地冻、风沙满天的北方去常住。可是皇帝黑了心的要走,不去又不成,只能捏着鼻子跟去。 ??人是去了,心还惦记着家乡,於是迁都的呼声就一直没有停歇过。有段时间北京被称作行在,就是行宫的意思,政府部门的文公得加上个行在的前缀,昭示着南京才是真正的首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