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心腹 (第2/4页)
这位首辅大臣辅佐嘉靖、万历两朝皇帝展开改革,并取得了不小成绩,史称万历中兴。 ??但以明朝的高层构架,光有内阁首辅和皇帝进行改革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他们中间还夹着个非常重要的润滑机构,司礼监。冯保就是和张居正一内一外配合默契的宦官头子,至少没怎麽扯後腿。 ??不知道是不是同为河北老乡,王安在入宫之後刚开始还是挺顺利的,万历六年,刚刚十岁的他被推荐到内书堂上学,这是个专门为宦官提高文化水平的地方,也是进入司礼监的必经之路。 ??原本明太祖朱元璋是坚决反对宦官识字的,可是自打朱棣登基之後就把这个规定给打破了。相对於总和皇帝争权夺利的文官集团而言,性格执拗的永乐皇帝更喜欢重用听话的宦官做事,并把这个传统连同基因一起传了下来。 ??可宦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严重阻碍了为皇帝服务的效率。宣德皇帝一上台,立刻建立了内书堂,专门用来培养识文断字的高级宦官。 ??既然是皇帝专门用来制衡文官集团的产物,那起点肯定不能低。内书堂每期招收二三百名年满十岁的小黄门,由司礼监统管,请翰林院学士为讲师。苦读五年,经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成绩优秀者才能毕业,号称内官的国子监。 ??能从内书堂毕业很不容易,成绩优秀者通常先安排进入六科廊抄写一段时间公文,有点像实习期。表现良好者会被选入文书房或者去给太子伴读。前者将来很可能成为司礼监掌印、秉笔,後者则是妥妥的太子近臣,前途无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