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8回?西岐的繁盛 (第4/4页)
说是依靠於王府的法制和整治的开明,倒不如说是归功於人才的培养,更准确的说,其实还是姬昌一人之功。 在这个年代,因为普通百姓受教育水平有限,知识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中,真正的人才,其实都出自於名门大家,这样的情况,其实一直维持到唐朝以後科举盛行才算结束。 而这些真正的人才,却因为自己家族利益的考虑,又往往互相攻伐,各自牵制,便往往会使得官府中定下的制度难以推行。 这一点, 朝歌城中黄雪便深有体会,商王真正完全信任的子乾、箕子、微子启、微子衍其实都是商王的亲族,对於武成王、飞廉、杨任等外族大臣,却终究是隔着一层,难以推心置腹。 可西岐却与别处有些不同,实在是因为姬家的人丁太过昌盛了。 如今治理西岐方方面面的骨乾,便是所谓的“四贤八俊三十六杰”。而这四十八位重臣中,有九位是姬昌的亲族旁支,二十二位是姬昌的儿子,十一位是入赘王府的女婿,只有六位是来自外族。 如此算来,便是一目了然了,这西岐根本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家族式企业,因此大家利益一致,才能上行下效,将这一片土地治理的井井有条。 究其根本,周文王姬昌有妻妾三十多人,儿子九十九人,女儿四十多人,才能出了这麽多的贤才,而这,才是这西岐的根本啊。这种事,天下诸侯又哪有人不羡慕的?只是这是实打实的真本事,羡慕却是羡慕不来的。 顶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