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0章 第三重意思 (第2/4页)
说道:“我此前所在轵县原乡为有秩,原乡有十一里,乡中只我一人来自太学。非我自吹自擂,我至原乡一年,使之比轵县另外两乡却是要好上一筹。乡官里吏虽有私心,大体上总过得去。” ??“然後来我回到雒阳,却看到了其中差距。当时我曾想,若我治下里中有三五太学生,定能做得更好。” ??臧洪与陈容一同颔首,两人皆知崔琰所说的是实话。通过策试的太学生与寻常里正相比,无论是道德水平还是实际才能,差距还是很明显的。甚至其中有些太学生连实际经验都更胜一筹。 ??其实汉室的乡不算太多,总共一千一百余县,三千六百余乡,平均下来一县不过三乡有余。 ??且其中百石乡官中的三老需要选用有名声的本地宗老,剩下的还有有秩(蔷夫)、游缴连同从属与乡中的乡佐乡乾等。 ??这些官职看起来不多,且还要给本地人留下位置,但还要算上里和亭呢! ??而乡里与亭是有区别的。 ??乡之下是里,最初的原则是百户为里,十里一乡。随着人口的增多,在雒阳附近,一里有一两百户很普遍。 ??乡里这一层级负责户籍、赋税等民事。 ??至於“十里一亭”的亭,则不同於乡里这样的民治结构,而是与其下“五里一邮”的邮一起,作为专门的治安机构,也负责政令传递。 ??值得说明的是,亭之里非百户之里,指的是距离,一乡中有三五个亭是常态,乡与亭之间理论上没有隶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