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棣之子_第236章 改革从奏疏制度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6章 改革从奏疏制度开始 (第4/5页)

况下,朱棣批示後的奏本,会由通政司送回给上奏者。

    ??至於经过朱笔御批的题本,会被称为红本,之後会由通政司转送六科,由六科发抄关联衙门施行,并别录二份,分别成册。

    ??一份送往内阁,供史官记注,称史书,另一份送储本科以备编纂,称录书。

    ??六科会在年终,将红本的原本汇交内阁,存於红本库。

    ??其中,凡是朱棣御批的题本、圣旨等谕令,内阁当值中书官皆要逐日逐件汇抄成册,名“丝纶簿”。

    ??永乐年间,朱高煦多次监国,期间他批阅奏章的流程与朱棣一样,并没有做过多的改动。

    ??这套批阅奏章的制度,目前来看并没有什麽漏洞,反而利於大明皇帝腾出时间去主抓军国大事、要事。

    ??票拟要比以往各朝辅佐君主处理政务的制度更加细致、周到,特别是过去,如唐宋草拟下行诏令和审核上行奏章的机构,就有中书、门下、翰林院,比较分散。

    ??洪武年间,随着丞相制度的废除,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内阁众顾问成为了皇帝的私人秘书。

    ??内阁有了票拟权,便相当於把唐宋时期分散的审核奏章之权归拢到了一处,这就极大的提高了皇帝处理政务的效率。

    ??若是有皇帝惰政、懒政,直接对着内阁票拟批示即可。

    ??毕竟,此举十分符合儒家“君逸臣劳”、“垂拱而治”的理想治国模式。

    ??但若皇帝想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