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棣之子_第132章 统计大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2章 统计大明 (第3/9页)

财政收入,单从货币上讲,约为三百万两白银。

    ??因为大部分赋税收入是以纳粮形式进行征收,所以把田赋、盐税、工商税、钞关税以及徭役全部换算成现银计算,大明平均每年的财政收入大约是两千万两。

    ??历史上,明朝税收的高峰出现在万历三十年,达两千两百九十五万两。

    ??“按照大明全境目前已经开垦的耕地计算,全国田赋加上工、商税收、盐、矿专卖,全年收入应该更多,但实际情况为何低於估算的数目?”

    ??朱棣端详着图表,皱眉寻思道。

    ??“朝廷税收分为田赋和工商税收,而田赋作为税收的大头,直接决定着朝廷全年税收的多寡,土地的使用情况决定了朝廷可以收到多少田赋。”

    ??朱高煦接话道:“本朝施行薄俸之策,且科考读书所费甚多,故而皇爷爷给予了在任官员、致仕官员及有功名者减少赋税和免除徭役的特权。”

    ??租或赋,乃是土地税。

    ??役是徭役,即给官府当差。

    ??历朝历代的徭役远比田租更恐怖,司马光曾言:“有因役而亡者,无因赋而亡者。”

    ??此话几乎道出了历代王朝所有财政收入之症结。

    ??“据孩儿所知,里、甲之长需要到县衙应差,且里、甲之长承担征收赋税的重任。”

    ??“若地方衙门有欠税,里、甲之长先要垫付。如此一来,绝对会有人想着逃役。多丁者分户,多田者便把田产分寄到别户。”

    ??“百姓不愿当良民,想着法子就给官绅当奴,此乃‘投献’。民间有人说天下之田共十分,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