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章 多科取士 (第2/4页)
”朱棣主动询问道。 ??解缙深得朱棣赏识,此刻躬身做礼,然後恭声说了一番话。 ??“禀殿下,臣认为可废除古旧制度,而立一新政。即在天下各县城之中建立由朝廷直管的县级书院,每岁招募定量的已开蒙少年入院读书。” ??“针对此类少年进行为期两至三年的培养,之後再进行考核,择其优者入国子监继续进学,最终参加科举考试。” ??闻言,朱棣点了点头。 ??按照解缙的这个理论,只需两至三年以後,朝廷每年都将获得大量通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 ??“臣还有一个提议……” ??解缙见朱棣点头,很有鼓舞,继续说道。 ??朱棣静静倾听,时不时会问一些问题,偶尔会参与众人的讨论。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议论後,朱高煦发现有个本该会是保守派的人,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坚定的激进派,此人便是命运被彻底改变的黄子澄。 ??由於黄湜乃东宫侍讲出身,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逻辑,懿文太子朱标与朱允炆父子已病逝,他这辈子很可能会一直被闲置下去,最终湮灭於众人。 ??但谁也没想到,朱高煦竟会替他说话。 ??“士为知己者死”乃是华夏自古以来的淳朴价值观。 ??黄湜是传统的读书人,从小被儒家思想熏陶与洗礼,自然要努力促成科举革新,以求报答朱高煦,以及朱高煦背後的朱棣。 ??看似改换了门庭,但他是奉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命。 ??唯君命是从者,才是忠臣,哪怕愚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