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可汗_第46章 ,伊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章 ,伊州 (第3/6页)

值得!”

    他们所在的位置是敦煌、伊州和高昌之间的莫贺延碛。

    迁徙的道路是从玉门关直达伊州的伊南道(稍杆道),这条道路比大海道(玉门关到高昌)更短、更便捷,途中有绿洲可补充水源。

    这条道路是通往天上北部、欧亚草原的商路,如今,已逐渐取代了漫长而危险的大海道。

    “自武威西北,有捷径,穿越沙砾千里,四顾茫然,毫无路径可循。欲往者,唯有循人畜骸骨而行。路途中,或闻歌哭之声,行人循声而往,多有失踪者,盖因魑魅魍魉所致。故商客往来,多取伊吾路。”此乃莫贺延碛及漫长大海道之写照。

    伊州城,乃大唐北庭都护府下辖之军屯要点,素有西域襟喉之美誉,实为进入天山北部之咽喉要道。

    大唐平定高昌叛乱後,为加强对西域之控制,实行兵屯制度,於伊州设一屯,作为伊吾军之兵屯所在地。

    彼时伊吾军,於伊州西北三百里之甘露川,配置士兵三千人,地五千亩,马三百匹。

    伊吾军兵农合一,屯田自给,不仅减轻了朝廷之财政支出,亦避免了给养长途运输之麻烦,同时增加了供应,亦提升了军士之生活能力。

    此地地势平坦,一望无垠,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地下泉水丰富,极宜农耕。

    在远离伊州城之其他军事要道上,尚有诸多烽燧,烽燧相望,以便随时观察了解军情。驻守烽火台之唐军兵士们,多在其周围垦田种植。

    城池、烽燧相望,伊吾军、驻守高昌之瀚海军、驻守北庭之天山军互为犄角,稳固了唐在天山以北之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