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0章 春风得意 (第2/36页)
夫子推崇礼法合一、兼容并蓄,所以这位文庙教主的学问对後世诸子百家当中地位极高的法家和阴阳家影响最大。故而董老夫子被誉为“天下儒者宗”。 ??副教主韩老夫子和朱老夫子,一个梳理、重塑整个儒家的道统文脉,而且更加细分了君子、贤人的界线。韩老夫子天然与亚圣一脉最为亲近,甚至可以说亚圣在文庙地位的崛起,这位韩老夫子有一半功劳。另一个则别开生面,再起文脉一座高峰,演化“礼”为“理”。 ??老秀才这一脉学问,恰好与三位文庙正副教主都有大大小小的分歧。 ??董老夫子早已提出“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文圣一脉却推出了事功学问,最终引发了那场从幕後走到台前的三四之争。虽说事功学问是文圣一脉首徒崔瀺提出,但是儒家道统各条文脉,自然会视其为老秀才继“性本恶”之後,第二大正统学说,所以当时中土文庙都将事功学说视为老秀才本人学问的根本宗旨。此外由於崔瀺一直建议改“灭”为“正”字,更为妥当,惹来朱老夫子这条文脉的不喜,他们还以“恶”字拿来说事,并反过来质问崔瀺,你我双方文脉,到底谁更故作惊人语…… ??学生不认先生是先生了,可哪有先生不挂念学生的。 ??金甲神人当真有些佩服老秀才的胆识,以往平时就他们俩在穗山胡说八道也就算了,这会儿至圣先师可就在旁边坐着呢,老秀才也敢如此混不吝? ??不承想那位老夫子微笑道:“我什麽都没听见。” ??反正老秀才有本事瞎说,就不怕秋後算帐,自有本事在文庙扛骂。况且到时候一吵架,谁骂谁还两说。 ??金甲神人无奈道:“不是三位文庙教主,是白帝城郑先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