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2章 忽如远行客 (第25/48页)
看看那里的泥土合不合适烧造瓷器。当了包袱斋,走哪儿都想着挣钱,看看能不能积攒家当。” ??陈平安有些感慨,道:“揉那紫金土,是大事。烧瓷开间一事,更是大事中的大事,先前坯子和釉色看着再漂亮,後面只要出了点点纰漏,就要功亏一篑,几十号人至少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所以开间一事,从来都是姚老头亲自盯着,哪怕是刘羡阳这样的得意弟子,都不让插手。姚老头会坐在板凳上,亲自守夜,看着窑火。但是姚老头经常念叨,瓷器进了窑室,成与不成,好与坏,好与更好,不管火候如何适当,终究还是得看命。事实上也是如此,绝大部分瓷器都成了瓷山的碎片,当时听说因为是皇帝老爷的御用之物,宁缺毋滥,差了一点点意思,也要摔个稀烂。那会儿,觉得家乡老人讲那老话,说什麽天高皇帝远,真是特别有感触。” ??陈平安笑了笑,道:“不过那会儿,觉得老槐树的树顶已经很高了,老瓷山的尖尖脑袋也很高。至於远不远的,大概去山上砍柴烧炭,也就是远了。至少比起小时候上山采药,要远很多。” ??崔东山一直在怔怔出神。听到这里,崔东山轻声道:“小时候被关在阁楼读书,高不高的,没感觉,只能透过小小的窗口,看着远处。那会儿,最恨的就是书籍。我记性好,过目不忘,其实都记住了。当时便发誓自己以後拜师求学,一定要找个学问浅的、藏书少的、不会管人的先生,後来就找到了在陋巷挨饿的老秀才。一开始真没觉得老秀才学问如何,後来才发现,原来自己随便瞎找的先生,学问其实有些高。再後来,被尚未发迹的老秀才带着游历四方,吃了许多闭门羹,也遇到了许多真正的读书人,等到老秀才说要回去编撰一部书籍的时候,才觉得又走了很远的路。老秀才当时信誓旦旦,说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