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巧了,我也是剑客 (第27/48页)
?陈平安倒出一粒水殿秘藏丹药,喝了口酒,一起咽下,颇为无奈,也没反驳什麽。 ??马笃宜自顾自笑了起来。 ??曾掖摇摇头,女人,唉。 ??三骑纵马风雪中。 ??风雪险阻,三骑一路往石毫国腹地而去。 ??不少兵家必争之地的高大城池,都已是满目疮痍的光景,反而是乡野地界,大多侥幸得以躲过兵灾。可是流民逃难四方,背井离乡,却又碰上了今年入冬後的接连三场大雪,各地官路旁,多是冻死的乾瘦屍骨,青壮妇孺皆有。 ??在这之前,他们已经走过不少郡县,往北越是临近石毫国中部,死人就越多。已经可以看到更多的兵马,有些是溃败南撤的石毫国散兵游勇,有些武卒铠甲崭新鲜亮,一眼看去,有模有样。 ??曾掖会觉得那些赶赴北方战场的石毫国将士,说不定可以与大骊铁骑一战。但是陈平安却很清楚,一旦打仗,这些披挂着从各地武库当中新搬出的甲胄,手持尘封多年依旧如新器械的武卒,会死得很快,只有少数幸运儿,才有机会从“根本不知道自己怎麽死的”新卒,一步步变成“知道怎麽活下去”的老卒。 ??在藕花福地的光阴长河当中,陈平安亲眼见证过多场决定四国国运的惨烈战事。 ??在浩然天下,陈平安也亲眼见识过大骊南境边军斥候的军容,见微知着,就会明白为何大骊边军有“垄上健儿”的称号,因为都是丘垄上的屍骨堆里,最後活下来的百战老卒。兴许大骊近百年以来,一个二十岁的年轻边卒,打过的仗,见过的死人,比石毫国这边四五十岁的实权武将还要多。 ??陈平安其实想得更远一些。 ??石毫国作为朱荧王朝藩属之一,不提黄鹤、韩靖灵之流,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