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4章 先生的剑在何方 (第22/41页)
??“没你这麽埋汰自家兄弟的。”关翳然一手手心抵住大骊边军制式战刀的刀柄,与虞山房并肩走在异国他乡的街道上,环顾四周,两边街道,几乎都张贴着大骊袁、曹两尊彩绘门神。大骊上柱国姓氏,就那麽几个,袁、曹两姓,当然是大骊当之无愧的大姓中的大姓。其实能够与袁、曹两姓掰手腕的上柱国姓氏,还有两个:只不过一个在山上,几乎不理俗事,姓余;另一个只在朝堂,从不涉足边军,祖籍位於翊州,後迁徙至京城,已经两百年,每年这个家族的嫡子孙返乡祭祖,就连大骊礼部都要重视。大骊国师都曾与皇帝陛下笑言,在一百年前,在那段宦官乾政、外戚擅权、藩镇造反、修士肆掠轮番上阵,导致整个大骊处於最混乱无序的惨烈岁月里,如果不是这个家族在力挽狂澜,勤勤恳恳当着大骊王朝的缝补匠,大骊早就崩碎得不能再碎了。 ??虞山房双手十指交错,向前探出,舒展筋骨,身躯关节间劈啪作响。诸多个人的因缘际会之下,这个从边军末等斥候一步步被提拔为武秘书郎的半个“野修”,随口道:“其实有些时候,我们这帮老兄弟喝酒闲聊,也会觉得你跟我们是不太一样的,可到底哪儿不同,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没法子,咱们都是给边境风沙天天洗眼睛的家夥,个个眼神不好使,远远比不得那拨给塞入军中的将种子弟。” ??关翳然笑道:“我认朋友,就三种。沙场上,敢说死就死的;官场上,真正有风骨的读书人;最後就是山上的……好人。” ??关翳然有些伤感,道:“只可惜,第一种和第三种,好像都活不长久。沙场不用多说,这麽多年的生生死死,即使死了最要好的兄弟,咱们都已经不会再像个娘们一样,哭得死去活来了。第三种,我以前认识一个叫余荫的年轻人,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