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银狐_第28章 天才总是孤独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章 天才总是孤独的 (第6/6页)

  ??对於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典籍,当时的儒生都只能通过逐字的摸索含义,以此进行自我断句和自我理解,然後注释成自家之言,渐成流派。

    ??一旦某句话两个人理解不同,就有可能引来学术争端。

    ??就好像後世大家解读《红楼梦》一样,无数红学家们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大家在网上争论不休,吵个不停,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是一个道理。

    ??於是从西汉开始,儒生们就纷纷给那些儒家经典做注释写传体。顺势就诞生了诸如《欧阳尚书》《伏生尚书》《施氏易》《孟氏易》《费氏易》《毛诗》《鲁诗》《齐诗》等等一百多家学派。

    ??甚至包括《左传》《谷梁传》《公羊传》其实都是给《春秋》这本书做传体注释,也就是阐述《春秋》这本书里写的内容含义。

    ??可以说後世的任何一个高中生,你只要懂高中数学,回到汉朝,就是鼎鼎大名的汉代数术家!

    ??如果你运气好,穿越的时候带一个笔记本电脑,里面有所有儒家经典的翻译、注释、讲解,那麽恭喜你,你就是比当世大儒郑玄还要厉害的经学家,只要你有名气传出去,整个汉代的儒生都得找你拜师学艺。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普通百姓和沈晨之间是有巨大的代沟的。他们得到的知识太少,对於沈晨这样的穿越者来说,一句话的内容含义,有时候根本不能理解,因此就变得非常无趣。

    ??而现在诸葛亮的出现,就给沈晨带来了很大的趣味性,因为他能够理解沈晨说的话的意思,即便是一开始不懂,稍微点一下,也就明悟了。

    ??一个天才会孤独,世人会不理解。但两个天才在一起,那才叫有意思。

    ??不是吗?

    ??(本章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