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章 大明的社会矛盾 (第3/8页)
。 ??但是权力和土地分出去容易,想要收回来可就千难万难了。 ??实质性的撤藩,基本上都要通过战争来实现,最起码会造成地方上的局势冲突。 ??而当时天下三分,明、清、顺三国之间没有签订停战的盟约,三方都在警惕的寻找对方的漏洞。 ??大明朝廷如果发动对内的统一战争,清国肯定会趁机南下进攻淮南地区。 ??清国也明白,一旦大明整合了内部,他就有危险了。 ??所以只要大明有削藩的倾向,他就会进攻兵,成败都无所谓。 ??同时也会联络大明的地方封建贵族。 ??大明内部的刚形成的封建贵族,也都反对朝廷大规模北伐,甚至会半公开的拖後腿。 ??因为他们觉得,朝廷万一北伐成功,灭了清国,彻底没有了後顾之忧,多半要回过头来全面削藩了。 ??也不允许朝廷与清廷正式媾和,为此有人主动制造边境冲突。 ??因为他们同样觉得,朝廷与清国议和,暂时稳住了後方,就可能腾出部分力量,逐步削减藩国了。 ??崇祯皇帝能力有限,精神上安於现状,後世皇帝威望不足,都无力改变局势。 ??同时正统皇室仍然存在,皇帝直辖的土地仍然是最多最富的,中央朝廷也仍然是最强的势力。 ??崇祯虽然摆烂,他的工商业改革虽然不成体系,但终究是顺应了历史潮流,激发了工商业群体的力量。 ??大明中央朝廷的经济制度,明显比地方割据地区更优秀。 ??朝廷的军饷更充足,军队作战能力相对更高。 ??再加上还有顺国和清国这两个外部的威胁,所以地方封建贵族也没有造反的胆量和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