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3章:李时珍 (第2/2页)
??明悟到这一点後,他便离开了家乡,立志要走遍大明疆土,识辨天下药草,将它们悉数写进自己的书中,从而将知识流传下去。 ??但是,这无疑不是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件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事情。 ??不过所幸,他早已做好了长途跋涉的准备。 ??整整二十七年,跋山涉水,每到一个地方,就一边辨识当地药材,一边收取少量钱财,为当地病患治病。 ??其实本来可以不收钱,他一个风餐露宿,天天在深山大泽中找药材的医者也花不了什麽钱。 ??但,一来不收钱人家不一定相信你。二来,多少还是有点开销的,总归需要些许钱财,让自己满足温饱。 ??毕竟写书也不能饿着肚子去写吧。 ??终於,二十七年後,《本草纲目》这本千古奇书被他撰写而成。 ??之後又经过十三年,接连三次修改,前後共计四十年,这本书才算真正完本! ??只可惜,李时珍并没有看见《本草纲目》发行的那一天。 ??因为直到他死後三年,《本草纲目》才在金陵正式刊行。 ??而现在,站在黄渊眼前的这位李时珍,应该是处於刚刚撰写完《本草纲目》,正在花时间纠错订正的时间段。 ??不然也不会回到家乡的东壁堂行医,而是依旧游走在深山大泽,寻找珍奇药材。 ??堂外的病人还很多,李时珍显然很是忙碌。 ??黄渊虽然急切,但这点时间还是肯等待的。 ??於是便待在一旁,慢慢等待,同时观察李时珍治病救人的过程。 ??讲道理,建国之後,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中医在华夏的地位越来越尴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