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章 我怎麽就没有为国情cao了? (第2/4页)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於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於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於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三句词都在描述同一个场景,大王下令集结军队,男子们修整自己的兵器甲胄,上下团结一心去杀敌。 ??禁甲? ??你怕不是开玩笑,想被亡国灭种! ??私藏兵甲有罪的说法,是大秦一统华夏後,嬴政开的头,他做事绝户,尽收天下之兵,筑金人立於咸阳,以此昭告天下太平,不会再有战乱纷争。 ??同时,也是禁止黔首庶民私藏兵甲,以免六国遗老遗少造反搞复辟,并让李斯为此制定了法令。 ??不过,那法令是针对黔首庶民的,大秦爵臣属於特权阶级,并不在被禁之列,否则士人佩剑都成罪过,那岂不可笑? ??私藏兵甲有罪的律法,真正受到世人瞩目,让特权阶级也噤若寒蝉,是到了汉朝时,周亚夫那倒霉蛋,被汉景帝惦记,便找了个由头,以私藏五百甲盾治他的罪,但周亚夫各种辩解,宁愿活活饿死也不认罪。 ??这是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因私藏甲胄而被治罪的特权阶级。 ??也是在这件事之後,私藏兵甲才成了大禁忌,後世不论文臣还是武将,只要不是想真造反,便不会私藏兵甲,留下小辫子给人去抓! ??“诏令李斯增补律法,爵臣之扈从拥甲,需有少府登记造册物勒其名,少则禀明去处,多则禀明来处,甲胄来去不明者,罪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