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6章 关於明朝的政治结构(简版) (第2/5页)
,也就让很多人下意识的认为明朝是从永乐时期就迁都到了北京。 ??若是按照天子即国家的说法,既然皇帝在北京,那麽硬说北京就是首都也没错,可要是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那麽这种说法就不对了,因为按照《明宣宗实录卷四十六》的记载,明朝官方是在这一年才正式承认国家的首都从南京变为北京。 ??十三省则是陕西、山西、山东、湖广、四川、云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贵州、河南、江西。 ??每一个省设三司衙门(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布政使司简称藩司,职权类似後世省政府,主管行政工作。 ??按察使司简称臬司,职权类似後世省政法委加纪委检察院,主管政法工作和纪检工作。 ??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职权类似後世的省人武部、省军分区、省武警总队,主管国防防御和军地建设工作。 ??到了嘉靖一朝,都司腐败,军地建设工作无法继续开展,所属职权划归臬司,同时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御史,如此就多了一个巡抚衙门,属於臬司的纪检工作被划归巡抚衙门。 ??省一级往下便是府、县,具体官职和工作职责就不细讲了,着重讲一下大明朝的两京格局。 ??书中说大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大一统政权下有两个中央机关的朝代,并且北京六部无法领导南京六部,这话不是瞎编,历史也不允许瞎编。以下简单列举几条作证,因为太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